產能過剩指導意見出臺后,不少鋼鐵企業“一貸難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昨日表示,要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別對待,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整合產能,并購貸款期限可由原先的5年延長至7年。
鋼鐵行業難獲信貸
針對我國部分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的情況,國務院今年7月發文,要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
10月(yue)15日,國務(wu)院出臺了化解產能(neng)(neng)過剩指導意見,計劃未(wei)來年(nian)削減8000萬(wan)噸的鋼鐵產能(neng)(neng)。
昨日,山(shan)東一位鋼廠(chang)經理向新京報(bao)記(ji)者表示,這些化(hua)解產能過剩的政策(ce)出臺對(dui)行(xing)業影響非(fei)常大。
“實際上,從9月份往(wang)后,市場上信(xin)貸非常緊張,不論是國有鋼廠(chang)還是民(min)營鋼廠(chang),現在幾乎都拿(na)不到銀行貸款的授信(xin),全行業‘一刀切’。”
該經理(li)介紹稱(cheng),對(dui)于鋼鐵項目(mu)而(er)言(yan),資(zi)(zi)金主(zhu)要(yao)(yao)來自于自籌、社會(hui)融資(zi)(zi)和(he)銀行(xing)貸款。而(er)前兩(liang)者占比(bi)很小,主(zhu)要(yao)(yao)是銀行(xing)貸款,占比(bi)達80%。但(dan)目(mu)前,新建(jian)(jian)的(de)(de)、此前未批在建(jian)(jian)的(de)(de)、加上環保(bao)和(he)生產設(she)施不(bu)達標的(de)(de)項目(mu),幾乎都拿不(bu)到貸款。
該經理(li)表示(shi),資金鏈較(jiao)差的鋼(gang)廠很(hen)可(ke)能(neng)會被率先淘(tao)汰,鋼(gang)鐵業面臨(lin)很(hen)大的調整和洗牌。
區別對待(dai)產能過剩行業
昨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銀行(xing)業化(hua)解(jie)產能(neng)過(guo)剩(sheng)暨踐行(xing)綠色信(xin)貸(dai)會議(yi)上表(biao)示,要對(dui)產能(neng)過(guo)剩(sheng)行(xing)業區別對(dui)待(dai),支持企業兼并(bing)重組整(zheng)合產能(neng)。
尚(shang)福林(lin)昨日強調,對未取得(de)合法手(shou)續(xu)、不(bu)能依法依規補辦相(xiang)(xiang)關手(shou)續(xu)的(de)建設項(xiang)目,不(bu)得(de)通過理財產品(pin)等其他(ta)方式變相(xiang)(xiang)提供融資。
而有些產能過(guo)剩是由于(yu)布局不合理(li)或技術落后造成的。尚福林(lin)表示,解決這類問題要通過(guo)兼并(bing)(bing)重組,推動技術升級(ji)和優(you)化產業(ye)布局,可(ke)按照商業(ye)可(ke)持(chi)續原則開展并(bing)(bing)購貸款(kuan)業(ye)務,合理(li)確定并(bing)(bing)購貸款(kuan)利(li)率,并(bing)(bing)購貸款(kuan)期(qi)限可(ke)延長至(zhi)7年。
除(chu)了通(tong)過(guo)限制信(xin)貸(dai)化解產能(neng)過(guo)剩,銀(yin)行(xing)還(huan)應大力發展“綠色(se)信(xin)貸(dai)”,即支持企業節(jie)能(neng)減排。截至(zhi)2013年6月末,21家(jia)主要銀(yin)行(xing)機構綠色(se)信(xin)貸(dai)余額達(da)4.9萬(wan)億(yi)(yi)元(yuan),所貸(dai)款項(xiang)目預計年節(jie)約標(biao)準煤3.2億(yi)(yi)噸,節(jie)水10億(yi)(yi)噸,減排二(er)氧化碳7.2億(yi)(yi)噸、二(er)氧化硫1013.9萬(wan)噸。
